低聚异麦芽糖检测
发布时间:2022-03-22
直接生理效应
(1)低聚异麦芽糖难以被胃酶消化,甜度低、热量低,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不含单糖或单糖含量很低,其热能仅为蔗糖1/6。低聚异麦芽糖很难通过消化酶而分解吸收,经与单独口服葡萄糖人群对照实验后证明,空腹口服低聚异麦芽糖人群,血糖与胰岛素均未上升,这说明低聚异麦芽糖在胃中不被吸收、利用,全部进入肠道。因此,若长期食用,既不会增加血糖,也不改变血中胰岛素水平,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
(2)低聚异麦芽糖能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抑制肠道有害菌及腐败物质形成,增加维生素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低聚异麦芽糖不会被胃和小肠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大肠,被双歧杆菌优先利用,助其大量繁殖,系为双歧杆菌增殖因子;而肠内其它有害菌则不能利用,从而能抑制有害菌生长,促使肠道内微生态向良性循环调整。如:
①维持肠道正常细菌群平衡,尤其是老年和婴儿。双歧杆菌能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生长,防止便秘、下痢和胃肠障碍。
②双歧杆菌抗肿瘤活性。
③双歧杆菌能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B1、B2、B6、K、尼克酸、叶酸等及某些氨基酸,提高对钙离子吸收。
④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防治高血压。
⑤改善乳制品消化率,提高耐乳糖性。国外许多乳制品都添加低聚麦芽糖,以提高其保健功能。
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抗生素类对人体各种不良副作用。
(3)预防龋齿功能。低聚异麦芽糖不被龋齿链球菌利用,不被口腔酶液分解,因而能防止龋齿。具有异麦芽糖残基低聚异麦芽糖与蔗糖结合使用时会强烈抑制不溶性葡聚糖合成,从而阻止齿垢形成,使蛀芽菌不能在牙齿上附着生长繁殖。因此,低聚异麦芽糖在以蔗糖为原料食品中,具有防龋齿作用。
(4)低聚异麦芽糖属于非消化低聚糖类,具有水溶性膳食纤维功能。由于低聚糖不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故又称之为低分子质量、非粘性、水溶性膳食纤维。但功能性低聚糖不具有膳食纤维增稠、水和、饱腹作用,其保健作用源于其特有发酵特点(双歧杆菌增殖因子,BGF)。低聚异麦芽糖比膳食纤维优越一点是其摄入量较低,在推荐剂量内不会引起腹泻,有一定甜味,完全水溶性,不破坏食品质地和风味,不增加粘度,不影响对矿物质和维生素吸收(对它们无包埋作用),易添加于加工食品和饮料中。
间接生理功效
(1)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2)恢复抗菌素治疗、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期间肠道正常菌落。
(3)改善腹泻与便泌,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服用低聚异麦芽糖能降低病原菌量,故对腹泻有预防和治疗效果。由于低聚异麦芽糖能导致双歧杆菌增殖,双歧杆菌通过糖代谢相应增加丙酸、丁酸等酸分泌量,这些有机酸促进肠道蠕动,使肠道运动亢进,同时通过渗透压增加粪便水分,从而使排便性状得到改善。长期食用低聚异麦芽糖,能防止和治疗便秘;但对严重便秘患者,低聚糖治疗效果不明显。
(4)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免疫调节剂作用。
(5)减少肠道致癌物质,改善血清脂质,降低胆固醇含量。大量实验证明,双歧杆菌对小动物具有抗癌作用,这种抗癌作用源于通过Bifidobactefia细胞、细胞壁物质和细胞间物质使机体自身免疫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因而起到抗癌作用。通过服用功能性低聚糖可使血清胆固醇量明显下降。如日摄人15~30g低聚糖2周至3个月可减少血清胆固醇20~50ml。研究表明,乳酸菌包括双歧杆菌能减少血清胆固醇总量,抑制血清胆固醇量升高,增加HDL在整个胆固醇比重(对女性明显,男性不明显)。有学者认为,乳酸菌存在与血浆胆固醇减少有直接关系。过多摄入动物脂肪会导致肠内胆汁酸分泌量增加,胆汁酸增加促进食物中胆固醇吸收,相应血中胆固醇亦增加。双歧杆菌、嗜酸杆菌等有益菌可使胆固醇转化为对人体不吸收类固醇。
(6)营养素吸收促进作用和产生营养素。双歧杆菌能产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含双歧杆菌发酵乳制品能改善乳糖不耐症、及对钙吸收。双歧杆菌对矿物质元素有促进吸收作用,女性育龄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使体内钙平衡受到干扰,导致骨质疏松;而雌激素水平下降又与肠内菌群失调有关。钙吸收量和盲肠中L-乳酸量密切相关,研究者认为,这种促进吸收作用是难消化低聚糖转化为L-乳酸,L-乳酸吸附钙化合物使其溶解性增加,因而导致钙吸收能力增强。